春節期間,家住北京市東城區的羅先生到超市購買年貨。在海鮮區,他看到幾條號稱有“身份證”的多寶魚,撈起一條發現,在每條魚的身上都掛著一個二維碼。他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立刻出現了這條魚的產地、捕撈時間等溯源信息。隨后,他又在蔬菜區隨手拿起一盒蔬菜,走到超市一角的查詢機旁,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屏幕上立即顯示出這盒菜來自哪里、產自哪個生產基地。
“確保食品安全和質量,讓人民吃得放心”,如今已成為政府、企業、消費者共同關心的話題。在北京,消費者購買食品后,通過“掃碼”,就可以看到這種食品從田間到餐桌,覆蓋全產業鏈的各類信息,由此形成一種便捷高效、權威可靠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上述體系通過線上線下等手段,采集記錄食品生產、流通等環節信息,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強化產品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
北京:力爭溯源到每件商品
春節前,記者來到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水果銷售專區,發現有的商家售賣的水果也有了獨一無二的身份碼。
水果身份碼就是一個產品溯源二維碼。北京新發地和中國追溯構建農產品質量誠信體系目前正在陸續對市場內的農產品進行追溯系統建設,前期從水果試點。由此,消費者買到的每一個水果上都會有一個二維碼,消費者通過掃描水果上的二維碼,不僅能看到水果的產地等信息,還有圖文并茂的生長環境和過程介紹。
農產品追溯是個老話題了,現在做的追溯與以前又有什么不一樣呢?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總經理張月琳介紹:“原來都是在水果的大箱子上,印制一個可追溯二維碼,從產地能追溯到市場,再從市場到二級市場,但是到零售終端就追溯不到了。現在我們變成了小碼,貼在產品上面。假如是一個蘋果,直接一掃就能掃到這個蘋果是新發地誰家賣的,又是誰家種植的,讓消費終端能追溯到產地。”
農產品溯源不稀奇,但若想將溯源技術細化至每一個水果之上并非易事。記者注意到,雖然是整箱出售的蘋果,但每一個蘋果都貼上了帶有二維碼的防偽標。隨手拿起一個蘋果,用手機掃一掃后,便立即顯示出這是北京××商貿有限公司的冰糖紅蘋果,點開詳情,里面有包括產地、商戶地址、聯系人在內的商品描述,還有蘋果的種植基地等詳細信息。每個蘋果上都有唯一的追溯碼,刮開被覆蓋的密碼后,顯示掃碼時的查詢時間、查詢地點,同時這個追溯碼也就作廢了。如果再次用手機掃碼,會提示“此商品已被消費,為無效追溯碼”。
據了解,目前,在新發地被貼上這種“身份碼”的有甘肅靜寧的紅富士蘋果和越南進口的芒果,其他水果也都在陸續增加這種溯源二維碼標貼。一位正在選購水果的王阿姨說:“貼了防偽追溯標的產品更有保障,讓消費者知道產品的‘前世今生’,一旦發現問題,還能一追到底,讓人放心。”
武漢:價格標簽上有雙“智慧眼”
我國食品安全追溯性技術從10年前的條形碼逐漸完善為二維碼,并實現線上線下追溯,以及其他多種工具查詢、政府遠程監管、微信公眾號、平臺網站追溯多元化。目前,很多地方利用電子化、信息化手段,破解追溯難題。
例如經過4年建設,湖北省武漢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2018年9月正式上線。300多家肉類、水產、蔬菜等涉農企業和監管站納入追溯系統。
武漢市消費者在大型商超、食品連鎖企業、集貿市場如果購買了鹵制品、豆制品、面點、糕點、醬腌菜以及蔬菜等商品,在該商品稱重時,電子秤就會打印一張食品價格標簽。與原來不同的是,這個價格標簽多了一個二維碼。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下載“智慧眼”軟件,然后掃描食品價格標簽上所附的二維碼,就可以查詢食品從種植/養殖生產到端上餐桌的每一個環節信息,保障肉類蔬菜質量安全。
以豬肉為例,從生豬養殖、屠宰環節開始,每一批次豬肉都帶著產地、屠宰加工、檢驗檢疫、經營主體等信息進入批發、零售、消費環節。消費者購買時,只需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便可獲知該產品是誰生產、何時采收、產品準出時質量安全由誰檢測合格、產品有質量安全問題由生產經營者承擔責任等信息。農產品上市,有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的二維碼,相當于有了自己的“身份證”,消費者可放心消費、明白消費。
據武漢市農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余東升介紹,追溯管理平臺按“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目標建設,將農產品由傳統監管升級為智慧監管,實現監管、檢測、執法一網貫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精準管理。
貴陽:“互聯網+”打開“智慧之門”
在貴州省貴陽市,食品安全智慧化監管跨入“互聯網+”新時代。在貴陽市觀山湖區星力超市會展城店,市民用手機掃碼就能了解生禽的所有信息,包括生產地、年齡、成長情況等。家住觀山湖區的熊女士說:“不光是禽類產品可追溯,現在到超市買番茄我都挑選有二維碼的,通過它可以追溯番茄從種到收的全過程,吃起來放心、舒心!”
作為中國數博會的舉辦地,現在貴陽大數據理念深入到各個領域。一外省資深食藥監管專家到貴陽考察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后表示,貴陽市用信息數據指導日常監管,甚至制定標準,已超越了傳統監管手段,走在了信息化監管的前頭,“互聯網+”為食品監管打開了“智慧之門”。
諸暨:電子秤上就能溯源
為保證市民的飲食安全,浙江省諸暨市市場監管局推進食用農產品電子追溯體系建設,以二維碼為產品標識,運用信息化手段,以經營者履行法定進貨查驗記錄制度信息項目為主要內容形成數據庫,對食用農產品的經營主體、質量、流向等實現網上監管。
在諸暨部分農貿市場,經營者配備了可以溯源的電子秤,當消費者購買農產品時,經營者將商品放到電子秤上稱重,顯示屏除了顯示重量、價格之外,還會打印出一張附有二維碼的小票。消費者通過支付寶、微信、銀行卡掃描付款后,便能追溯這張小票,查看自己買的農產品來自哪里、何時生產供應。
同時,市場監管局也能追蹤到農產品的去向,不僅有“溯”還有“追”——“溯”:能確定上級供貨者身份的名稱、營業執照注冊號、地址、聯系方式,標識追溯單元的品名、編碼、計量單位、數量,反映交易情況的單據號、交易日期,供消費者查詢的追溯碼等信息。“追”:能夠查詢到農產品被誰購買,做到源頭可溯、全程可控、風險可防、責任可究、公眾可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落實索證索票、進貨查驗記錄等制度,讓食品安全“曬”在陽光下。
未來:國家全面推進前景更美好
近年來,一個完善的追溯體系正在形成。國務院和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10多項重要政策意見,明確了追溯體系建設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
例如在標準規范方面,先后研究制定了肉菜、中藥材及酒類流通追溯編碼規則、數據格式、接口規范等22項行業標準,為追溯體系互聯互通和全國推廣打下基礎。
在法規建設方面,一些行業追溯體系建設要求先后寫入《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中醫藥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
在制度建設方面,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指出,要加強重要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提高重要產品生產管理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健全追溯大數據應用機制,逐步形成全國追溯數據統一共享交換機制,初步實現部門、地區和企業追溯體系互通共享。
食品追溯體系建設,打通了食品從田間到餐桌的追溯鏈條,有利于保障食品流通的供應安全,讓老百姓消費起來更加放心。隨著追溯技術的不斷升級,有的商品追溯碼還具備特殊功能。記者在新發地走訪時了解到,一部分商家使用的追溯碼有項“復購”功能,如果消費者購買產品食用后覺得不錯,點擊“復購”功能鍵,就能夠實現像電商一樣下單。這樣,不僅完成了從原產地到物流到銷售終端以及到最終消費者整個流程的追溯、追蹤,與此同時也完成了一個復購的電商模式,從而真正地連接起原產地的農民和各地餐桌上的消費者。
“確保食品安全和質量,讓人民吃得放心”,如今已成為政府、企業、消費者共同關心的話題。在北京,消費者購買食品后,通過“掃碼”,就可以看到這種食品從田間到餐桌,覆蓋全產業鏈的各類信息,由此形成一種便捷高效、權威可靠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上述體系通過線上線下等手段,采集記錄食品生產、流通等環節信息,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強化產品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
北京:力爭溯源到每件商品
春節前,記者來到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水果銷售專區,發現有的商家售賣的水果也有了獨一無二的身份碼。
水果身份碼就是一個產品溯源二維碼。北京新發地和中國追溯構建農產品質量誠信體系目前正在陸續對市場內的農產品進行追溯系統建設,前期從水果試點。由此,消費者買到的每一個水果上都會有一個二維碼,消費者通過掃描水果上的二維碼,不僅能看到水果的產地等信息,還有圖文并茂的生長環境和過程介紹。
農產品追溯是個老話題了,現在做的追溯與以前又有什么不一樣呢?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總經理張月琳介紹:“原來都是在水果的大箱子上,印制一個可追溯二維碼,從產地能追溯到市場,再從市場到二級市場,但是到零售終端就追溯不到了。現在我們變成了小碼,貼在產品上面。假如是一個蘋果,直接一掃就能掃到這個蘋果是新發地誰家賣的,又是誰家種植的,讓消費終端能追溯到產地。”
農產品溯源不稀奇,但若想將溯源技術細化至每一個水果之上并非易事。記者注意到,雖然是整箱出售的蘋果,但每一個蘋果都貼上了帶有二維碼的防偽標。隨手拿起一個蘋果,用手機掃一掃后,便立即顯示出這是北京××商貿有限公司的冰糖紅蘋果,點開詳情,里面有包括產地、商戶地址、聯系人在內的商品描述,還有蘋果的種植基地等詳細信息。每個蘋果上都有唯一的追溯碼,刮開被覆蓋的密碼后,顯示掃碼時的查詢時間、查詢地點,同時這個追溯碼也就作廢了。如果再次用手機掃碼,會提示“此商品已被消費,為無效追溯碼”。
據了解,目前,在新發地被貼上這種“身份碼”的有甘肅靜寧的紅富士蘋果和越南進口的芒果,其他水果也都在陸續增加這種溯源二維碼標貼。一位正在選購水果的王阿姨說:“貼了防偽追溯標的產品更有保障,讓消費者知道產品的‘前世今生’,一旦發現問題,還能一追到底,讓人放心。”
武漢:價格標簽上有雙“智慧眼”
我國食品安全追溯性技術從10年前的條形碼逐漸完善為二維碼,并實現線上線下追溯,以及其他多種工具查詢、政府遠程監管、微信公眾號、平臺網站追溯多元化。目前,很多地方利用電子化、信息化手段,破解追溯難題。
例如經過4年建設,湖北省武漢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2018年9月正式上線。300多家肉類、水產、蔬菜等涉農企業和監管站納入追溯系統。
武漢市消費者在大型商超、食品連鎖企業、集貿市場如果購買了鹵制品、豆制品、面點、糕點、醬腌菜以及蔬菜等商品,在該商品稱重時,電子秤就會打印一張食品價格標簽。與原來不同的是,這個價格標簽多了一個二維碼。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下載“智慧眼”軟件,然后掃描食品價格標簽上所附的二維碼,就可以查詢食品從種植/養殖生產到端上餐桌的每一個環節信息,保障肉類蔬菜質量安全。
以豬肉為例,從生豬養殖、屠宰環節開始,每一批次豬肉都帶著產地、屠宰加工、檢驗檢疫、經營主體等信息進入批發、零售、消費環節。消費者購買時,只需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便可獲知該產品是誰生產、何時采收、產品準出時質量安全由誰檢測合格、產品有質量安全問題由生產經營者承擔責任等信息。農產品上市,有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的二維碼,相當于有了自己的“身份證”,消費者可放心消費、明白消費。
據武漢市農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余東升介紹,追溯管理平臺按“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目標建設,將農產品由傳統監管升級為智慧監管,實現監管、檢測、執法一網貫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精準管理。
貴陽:“互聯網+”打開“智慧之門”
在貴州省貴陽市,食品安全智慧化監管跨入“互聯網+”新時代。在貴陽市觀山湖區星力超市會展城店,市民用手機掃碼就能了解生禽的所有信息,包括生產地、年齡、成長情況等。家住觀山湖區的熊女士說:“不光是禽類產品可追溯,現在到超市買番茄我都挑選有二維碼的,通過它可以追溯番茄從種到收的全過程,吃起來放心、舒心!”
作為中國數博會的舉辦地,現在貴陽大數據理念深入到各個領域。一外省資深食藥監管專家到貴陽考察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后表示,貴陽市用信息數據指導日常監管,甚至制定標準,已超越了傳統監管手段,走在了信息化監管的前頭,“互聯網+”為食品監管打開了“智慧之門”。
諸暨:電子秤上就能溯源
為保證市民的飲食安全,浙江省諸暨市市場監管局推進食用農產品電子追溯體系建設,以二維碼為產品標識,運用信息化手段,以經營者履行法定進貨查驗記錄制度信息項目為主要內容形成數據庫,對食用農產品的經營主體、質量、流向等實現網上監管。
在諸暨部分農貿市場,經營者配備了可以溯源的電子秤,當消費者購買農產品時,經營者將商品放到電子秤上稱重,顯示屏除了顯示重量、價格之外,還會打印出一張附有二維碼的小票。消費者通過支付寶、微信、銀行卡掃描付款后,便能追溯這張小票,查看自己買的農產品來自哪里、何時生產供應。
同時,市場監管局也能追蹤到農產品的去向,不僅有“溯”還有“追”——“溯”:能確定上級供貨者身份的名稱、營業執照注冊號、地址、聯系方式,標識追溯單元的品名、編碼、計量單位、數量,反映交易情況的單據號、交易日期,供消費者查詢的追溯碼等信息。“追”:能夠查詢到農產品被誰購買,做到源頭可溯、全程可控、風險可防、責任可究、公眾可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落實索證索票、進貨查驗記錄等制度,讓食品安全“曬”在陽光下。
未來:國家全面推進前景更美好
近年來,一個完善的追溯體系正在形成。國務院和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10多項重要政策意見,明確了追溯體系建設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
例如在標準規范方面,先后研究制定了肉菜、中藥材及酒類流通追溯編碼規則、數據格式、接口規范等22項行業標準,為追溯體系互聯互通和全國推廣打下基礎。
在法規建設方面,一些行業追溯體系建設要求先后寫入《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中醫藥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
在制度建設方面,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指出,要加強重要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提高重要產品生產管理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健全追溯大數據應用機制,逐步形成全國追溯數據統一共享交換機制,初步實現部門、地區和企業追溯體系互通共享。
食品追溯體系建設,打通了食品從田間到餐桌的追溯鏈條,有利于保障食品流通的供應安全,讓老百姓消費起來更加放心。隨著追溯技術的不斷升級,有的商品追溯碼還具備特殊功能。記者在新發地走訪時了解到,一部分商家使用的追溯碼有項“復購”功能,如果消費者購買產品食用后覺得不錯,點擊“復購”功能鍵,就能夠實現像電商一樣下單。這樣,不僅完成了從原產地到物流到銷售終端以及到最終消費者整個流程的追溯、追蹤,與此同時也完成了一個復購的電商模式,從而真正地連接起原產地的農民和各地餐桌上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