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證農產品溯源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是多方都會關注的核心問題,對于農戶來說,關注的是怎樣簡單操作的使用起來,對于品牌方來說,關注的是如何降低成本的同時增加產品溢價能力,下面潛利就分享幾種方式,讓我們多一份參考。
首先,我們從農產品溯源系統相關的技術手段方面開始。
利用區塊鏈技術:區塊鏈具有不可篡改、分布式存儲的特點。每一個農產品溯源信息的記錄都相當于一個“區塊”,這些區塊按照時間順序依次相連形成一個鏈條。從農產品的種植、加工到銷售各個環節的數據一旦記錄在區塊鏈上,就很難被篡改。例如,在種植環節記錄的農藥使用情況、在加工環節記錄的添加劑使用信息等,都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確保其真實性。而且,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使得信息存儲在多個節點上,沒有單一的控制中心,這增加了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采用物聯網設備:通過在農田、養殖場、倉庫和運輸車輛等場所安裝物聯網傳感器,如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GPS定位器等,可以實時采集和傳輸數據。這些傳感器可以自動記錄農產品生長環境的溫濕度、位置變化等信息。以溫度傳感器為例,在農產品運輸過程中,如果需要冷鏈運輸,溫度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車廂內的溫度,并將數據上傳到溯源系統。一旦溫度超出設定范圍,系統會立即發出警報,同時這些真實記錄的數據也成為溯源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我們要從企業內部的管理規范方面著手。
建立嚴格的信息錄入標準:明確規定在各個環節中哪些信息是必須記錄的,以及記錄的格式和詳細程度。例如,在生產環節,要求記錄農資(化肥、農藥等)的品牌、生產批次、使用量、使用日期等精確信息;在加工環節,規定加工設備的型號、加工時間、加工工藝參數等內容必須錄入。所有信息錄入人員都需要按照這個標準進行操作,避免信息的模糊或遺漏,保證溯源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實行信息審核制度:設立專門的審核崗位或部門,對錄入的溯源信息進行審核。審核人員要對每一條信息進行檢查,包括信息的來源是否可靠、內容是否符合實際情況等。例如,在審核農產品種植過程中的施肥記錄時,審核人員可以核對農資購買記錄和施肥記錄是否匹配,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對于重要信息或者存在疑問的信息,可以要求提供相關的證明材料,如采購發票、檢驗報告等。
對違規行為進行嚴懲:制定明確的懲罰措施,對于故意篡改、偽造溯源信息的企業或個人進行嚴厲處罰。處罰措施可以包括經濟罰款、吊銷相關資質、法律訴訟等。這種威懾機制可以有效減少信息造假行為,保證溯源信息的真實性。
?最后,是企業內部人員培訓和教育方面的增強。
加強誠信教育:通過開展培訓活動和宣傳,提高所有參與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和銷售環節人員的誠信意識。讓他們明白溯源信息真實性的重要性,以及造假行為對消費者和整個行業的危害。例如,可以定期組織企業員工參加誠信經營的講座,分享真實案例,使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進行技術和操作培訓:對負責記錄溯源信息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使其能夠熟練掌握信息錄入系統的操作方法,準確記錄各種數據。同時,培訓他們如何識別和避免信息錄入過程中的常見錯誤,如數據誤輸、信息遺漏等。例如,針對新的溯源信息管理軟件,組織員工進行系統的操作培訓,包括如何正確填寫表格、上傳文件等操作細節。
通過以上三種方式結合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農產品溯源的實施壓力,也能快速落地工廠中的每一個環節,實現全程可信溯源,增強企業品牌核心競爭力,實現多方價值提升。